在职业拳击的聚光灯下,安东尼·约书亚(Anthony Joshua)的13场关键比赛不仅定义了其职业生涯,更成为现代重量级拳坛的缩影。从2013年首秀KO伊曼纽尔·莱奥到2022年与乌西克的二番战失利,每一场都暗藏转折与启示。
一、崛起:摧枯拉朽的早期连胜(2013-2016)
2013年10月,伦敦O2体育馆,约书亚用1回合摧毁莱奥,开启职业赛6场全部KO的纪录。2015年与迪利安·怀特的第7回合TKO,首次展现其抗压能力——在被重拳击倒后反杀对手。这段时期,他的组合拳精准度与爆发力被媒体称为"后刘易斯时代英伦最强"。
二、巅峰:统一战与世纪之战(2017-2019)
2017年4月,第19场职业赛便TKO小克里琴科,这场WBA/IBF统一战第11回合的"世纪击倒"至今被反复播放:约书亚先被击倒后,用上勾拳将传奇拳王打至瘫软。2019年6月,他却在纽约麦迪逊花园爆冷输给安迪·鲁伊兹,暴露移动短板。7个月后复仇成功,但战术已转向保守。
三、争议:技术流困境与商业选择(2020-2022)
与普列夫的卫冕战(2020)虽9回合KO,却被诟病过度依赖刺拳。2021年与乌西克的首战中,约书亚的机械化进攻被乌克兰人戏耍,12回合点数完败。2022年二番战调整战术仍告负,赛后怒扔腰带事件引发轩然大波。此时他的13场顶级赛事中,3负记录已让拳迷分裂。
"人们总记得他输掉的比赛,却忘了他是英国史上首位集奥运金牌+四大组织金腰带于一身的拳王。"——推广人赫恩在DAZN专访中辩护道。
四、未来:转型或退役的十字路口
如今约书亚计划与"青铜轰炸机"维尔德对决,这场关乎尊严的战役或将决定其历史定位。13场比赛如同棱镜,折射出天赋、商业、技术变革的复杂博弈——当新一代拳手更注重数据分析和社交媒体时,约书亚的古典式硬汉形象正成为稀缺品。